【書摘/心得】人類大歷史

● 作品名稱:人類大歷史

●作者:Yuval Noah Harari

內容大綱

說明史前歷史到現在人類社會的各種演變,用宏觀性的角度探討各種議題

重點摘要

一、認知革命

1.人類: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

*界門綱目科屬種(人是科)

*人類:大腦大於其他動物、用兩腳走,手能做其他事、出生尚未發育完全,用教育與社會化方式改變(可塑性大),但過於倉促的地位躍遷,造成許多災難

*知道用火》烹飪

*混種繁衍理論&替代理論

*智人太習慣自己是唯一的人類物種

*智人能征服世界,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

2.知善惡樹

智人的重大突破來自認知能力的革命發展:語言(彼此能溝通與分享思維)

*原因可能是偶然的基因突變

*人類運用語言最靈活,產生無限組合句子》吸收、儲存、溝通

*人類語言最獨特的功能:傳達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資訊(討論虛構的事物)

》集體想像,讓我們能集結人力、合作(甚至跟陌生人合作)

*自然團體的人數150人,能正常運作

超過150人:用虛構的故事共同相信

*錢、神、國家、人權、法律、正義都是人類自己發明與傳送的故事裡

*企業:集體想像,法律制度訂出有限公司,好像真的有一個人一樣

*故事的重點來自:讓人相信

*想像的現實:某件事人人都相信,只要這項共同信念存在,力量足以影響世界

*故事改變》文化演化

*歷史學:解釋智人的發展,不再僅用生物學

3.亞當和夏娃的一天

*過去的人是狩獵採集者,因為食物取的不易,而形成了貪食基因,這也延續帶現代人類中

*遠古公社or一夫一妻(有違天性)

*考古偏差(用文物推測當時的生活,會有偏差),只能靠猜測

*智人的自然生活方式從來不只一種,真正存在的只有「文化選擇」

*採集時代擁有豐富自然知識

*農業/工業時代後:人類開始依靠別人技能生存

*採集社會》最初的富裕社會:健康多樣的飲水、短工時、少傳染病

*泛靈信仰

4.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

*人類因航海技能走出去

*智人破壞生態:其它物種繁衍慢、智人知道火耕、氣候

*智人的移民是生物的災難

*三大浩劫:採集者擴張、農業、工業

二、農業革命

5.史上最大騙局

*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:例如小麥,讓每單位土地養活更多人,導致人類開始固定居所,住在賴以為生的植物附近

*從物種演化成功判斷標準:DNA複本數量多寡

*農業革命:產生更多食物,確認讓更多人更糟糕的活下去

*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各種決定最後的結果

*種種想讓生活變輕鬆的努力,反而給人帶來無窮的麻煩

*奢侈生活的陷阱: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後變必需品,而帶來新的義務

*「物種演化成功,不代表個體的幸福」

6.蓋起監獄高牆

*農民劃定自限

*未來的重要性:為未來服務

*九成農民在服務菁英

*歷史只告訴我們極少數的人在做什麼

*虛構的故事強過任何人想像》大型合作網絡

*帝國是由想像建構的秩序(Ex 漢摩拉比法典、美國獨立宣言)

*人人生而平等的定義沒有客觀標準

*自由、平等、權利、有限公司都只是人類發明的概念,只存在想像中

所以幸福是什麼?

秩序背後靠的是虛構的故事,只要人們的不再想信,一切都變了

所以有了軍隊、警察、法院、監獄發揮作用

*如何讓人相信秩序?

1)想像建構的秩序與真實世界結合

2)想像建構的秩序塑造我們的慾望

鼓勵多元多樣的浪漫主義和消費主義,催生各種體驗的市場

3)想像建構的秩序在人與人的思想連結中

秩序非個人想像,而是存在千萬人共同想像》互為主體性現象

*客觀、主觀、互為主體性

7.大腦記憶過載

*智人秩序透過想像構築

*大腦非良好儲存設備:容量有限、人會死、習慣類似資訊

*蘇美人發明數字處理系統:書寫文字

*完整表意:能大致完整表達口頭語言VS部分表意:只能呈現特定種類資訊

*文字、文化無法被傳承的原因是沒能找出方法,有效編目和索引資料

*文字逐漸改變人類思維和看待世界的方式

自由思考》分割思考、官僚

*如果想影響政府、組織、企業決策,必須學會用數字說話

8.歷史從無正義

合作網絡如何產生:人類創造想像建構的秩序,並發明文字

惡性循環:某個偶然歷史事件,造成僵化的社會制度和風氣

性別階級:男女/男為主/生物學差異

演化沒有唯一目的

*每個文化背後虛構的故事,都有男生/女生應該符合的角色

*生物-性/文化-性別

*男權 why肌肉理論(體力)/流氓理論(個性)/父權基因理論(生存策略)

*智人靠聰明才智和社交技巧,讓自己躍升食物鏈頂端

三、人類的融合統一

9.歷史的方向

*人造的直覺-文化

*自由與平等的價值觀矛盾

*矛盾帶來創意與動力

*認知失調

*想觀察歷史,重點在用哪種高度

*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

*三種全球秩序:經濟的貨幣秩序、政治的帝國秩序、宗教的全球教條

10.金錢的氣味

*各專家間建立連結:錢的概念

*人人都想要,正是金錢最基本的特性

*金錢並不是物質的現實,而是心理的想像

*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、有最有效的互信系統

*金錢能跨越所有文化鴻溝,不因宗教、性別、種族、年齡而有所歧視

*金錢的價格

1)萬物可換

2)萬眾相信

*我們用金錢促進與陌生人合作,但又害怕會破壞人的價值與關係

11.帝國的願景

*帝國的特徵

1)統治許多不同民族:文化多樣性

2)疆域可以靈活調整:疆界靈活性

統治世界是為了所有人類福祉而努力的想法

*帝國加速傳播思想、制度習俗、規範(統治容易、統治正當)

*沒有任何國家能真正行使獨立經濟政策、內政或任意戰爭

*目前正形成全球帝國

12.宗教的法則

宗教是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體系,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上

*宗教必須有普世與鼓吹特質

農業革命最初的宗教意義,是讓動植物變人類所有物

*多神教與一神教

*二元論:善與惡

*釋迦牟尼:體會到一切苦難並非來自厄運、社會不公或神祇的任性,而是出於每個人心中的思考模式

人遇到事會產生慾念,慾念是會造成不滿。

在事物帶來快樂或痛苦時,重點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質,而不是帶來的感受

透過冥想訓練,專注我「現在是什麼感受」

痛苦來自慾望,放下慾望必須訓練心智、體驗事物本質

追求涅槃境界

*人文主義:對人的崇拜

自由、社會、進化人文主義(納粹)

13.成敗的秘密

歷史學的特質:馬後炮的謬誤、歷史的演進並不在意生物個體是否幸福

解釋事件發生:為何與如何

歷史的鐵則: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,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

歷史分二階混沌系統:不會因預測而改變、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

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,不是為了推知未來,而是要拓展視野,瞭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,也非無可避免。

四、科學革命

14.發現自己的無知

科學革命的回饋循環:研究》能力〉資源》

「無知的革命」:現代科學vs先前知識

1)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

我們願意在知識進展後,承認過去相信的可能是錯誤的,沒有什麼概念是神聖不可挑戰的

2)以觀測和數學為中心

透過蒐集觀測數據,用數學工具整理分析,形成理論

3)取得新能力

運用理論取得新能力,特別是發展新技術

*現代社會能維繫在於對科技和科學方法的信任

》蒐集各種實驗觀測資料,並以數學工具整理分析成為完整理論

過去用文字,現在用數字

***統計學》大樹法則

機率模型成為經濟學、社會學、心理學、政治學和其他社會自然科學的基礎

*知識就是力量:知識不在於究竟是否真實,而在於是否能讓人類得到力量或權力,知識真正的考驗是實用性,讓我們做出新東西來的,就是知識

科學與技術的關聯

許多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,是軍事所發起、贊助及引導

科學革命的一大計畫目標,就是要給予人類永恆的生命

人類資源有限,我們必須回答「什麼更重要」和「怎麼才算花得適當」

科學無力決定自己的優先序,也無法決定如何使用其發現

科學研究需要與「意識型態」聯手,才知道如何應用

15.科學與帝國聯姻

為何是歐洲崛起?價值觀、虛構故事、司法體系、社會政治結構

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

歐洲帝國主義前往遙遠彼岸,除了擴張領土,也為了新知識

將知識領域留白,誠實面對自己有太多無知,並試圖加以填補

16.資本主義教條

信任是世上絕大多數金錢的唯一後盾

信任著一種想像的未來》信貸制度

預支未來,打造現在

*只要相信進步的人,會相信透過各種投入能讓一切變更好

*亞當斯密《國富論》:經濟大餅會變大

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,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態

資本主義:利潤再投入生產

17.工業的巨輪

現代經濟之所以能成長,是因為我們願意信任未來

工業革命核心:能量轉換的革命

唯一的限制只在於我們的無知

世界缺的不是能源,而是「能夠駕馭並轉換成符合我們所需」的知識

幼猴實驗:除了物質需求,還需要種種心理需求和慾望

資本主義存活》提高產量〉供過於求》消費主義

*有錢人最高指導原則是投資,一般人最高指導原則是購買

18.一場永遠的革命

*格林威治標準時間

工業革命為人類帶來時刻表和生產線概念,推廣到人類活動中

社會革命:家族、地方社群》國家、市場

兩大想像的社群:民族(國家)、消費大眾(市場)

現代社會的特色:不斷改變

現代的和平:戰爭成本上升、利潤下降(現代財富的形式-人力資本、科技知識、銀行社經結構)、不再那麼有利可圖,和平成為越來越划算的生意、政治文化結構改變

19.從此過著幸福的日子

目前大多數意識型態和政治綱領,雖說要追求人類的幸福,但對幸福快樂真正來源為何,卻還不明究理,這是我們在史識上最大的空白

要評估全球幸福程度,只看人類有失公允

快樂如何而來?一般認為「快樂是一種個人內在的感受」

快樂不在於財富、健康、社群的客觀條件,而是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間是否符合

死亡是唯一完全公平的事

快樂不會一直延續(生理恆溫系統)

快樂的關鍵在於生化系統

快樂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:生命整體有意義、有價值,就能得到快樂

生命有意義,困境也能甘之如飴;生命沒意義,順境也度日如年

人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

苦真正的來源不在感受本身,而且對感受的不斷貪求

20.智人末日

生命革命:智慧設計論

生物工程、半機械人工程、無機生命工程

歷史讓我們看到:許多以為必然發生的事,常因為不可預見的阻礙而無法成真,而某些難以想像的情節,最後卻成為事實

閱讀心得

此書為的哈拉瑞「人類三部曲」的第一部曲,他的著作觀點撼動了社會,為我們提供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各種歷史現象與發展,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為以下:

1.分析出智人能成為目前(認知的)掌握世界軌跡的主要生物而許多事物都只是虛構出來的

智人因為有語言(彼此能溝通與分享思維),且能夠過各種組成創造更多元的內容,且能夠虛構故事,用想像創造未來,只要某個故事每個人都相信,就足以改變世界,且能與陌生人合作,用虛構故事創造了公司、文化、國家、權利等概念。而虛構故事背後又仰賴秩序與真實世界結合、塑造我們的慾望、在人與人的思想連結中。自由、平等、權利等根本就沒有所謂客觀的標準。

2.無知革命

科學革命背後的是對無知的革命,因為承認無知,人類開始積極學習進步,希望了解更多,彌補空白的那塊知識領域,也進而創造更多可能性。就像我們個人學習一樣,要知道永遠有知識等著我們去擴大視野

3.演化的目的,不是個體幸福的創造

我們以為持續進步、歷史演進、生物演化的過程,都是為了穰人類更幸福的生活,但從歷史事件來畔對,許多種種想讓生活變輕鬆的努力,反而給人帶來無窮的麻煩,智人透過各種方法讓生命延續、繁衍,卻未必讓個體更幸福。智人的崛起更是一場生物的災難

4.幸福快樂是什麼?

常常在祝福身邊的人幸福快樂,但根據作者的觀點,快樂還找不出原因。雖然有各種說法,像釋迦牟尼透過修行悟道,體會到一切苦難並非來自厄運、社會不公或神祇的任性,而是出於每個人心中的思考模式,苦是因為欲,這跟許多專家觀點類似「不是事情怎麼發生,而是你用什麼心態面對」

另外說法像生命整體有意義、有價值,就能得到快樂,又提到人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,苦真正的來源不在感受本身,而且對感受的不斷貪求,所以快樂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追求某種「感覺」,而那種感覺又無法持久,必須不斷追求,以至永遠都無法快樂?

●推薦度: ★ ★ ★ ★ ★

●思考標籤: 思維革命

● 行動指標:承認自己的無知,用進步心態持續成長學習

在〈【書摘/心得】人類大歷史〉中有 2 則留言

發表留言